新快报讯 记者张磊报道“双碳”风口下,新能源汽车赛道仍在跑出超乎市场期待的增长曲线,而在近日,比亚迪又为这条赛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也成为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中国品牌。
从率先停产燃油车,到一举超越特斯拉,成功拿下全球新能源车半程销冠,再到完善技术体系推动品牌向上,在诸多深层次的变革背后,比亚迪用加速奔跑的姿态,缔造属于自主品牌一个又一个的“高光时刻”,也让自己从新能源先行者进化为引领者,领跑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在比亚迪“百万加速度”背后,其发展韧性值得同行学习,其爆发潜力更让市场无比期待。
(资料图片)
厚积薄发,技术鱼池构筑新能源汽车护城河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从第1辆到第100万辆,比亚迪用了13年;从100万到200万,只用了1年;从200万到300万,仅用了半年。
观察不难发现,比亚迪的加速度与国内新能源发展是同频的。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方面,用时十年才突破1%;而从1%到5%用了近5年,从5%飙升至近28%,仅用了一年多。可以这样说,比亚迪新能源加速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的最佳注脚,也是加速实现全球绿色出行的最好见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自诞生之初的比亚迪,就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坚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将新能源这个曾经的“小众选择”,演进成如今的“大众潮流”。
无跬步不以至千里。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率先推出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插混汽车F3DM ,也因此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进入汽车行业19年来,比亚迪通过多年的垂直整合与技术创新,逐步实现了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实现了创新链标杆引领和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不被“卡脖子”。
数据显示,比亚迪已经积累了2.6万项全球授权专利,形成了庞大的“技术鱼池”。
目前,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DM-p王者混动、e平台3.0和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一连串颠覆技术,都已经打出市场认知,也让其它对手望其项背。
体现在市场层面,2022年10月,比亚迪月销量达217816辆,同比大幅增长142.2%,比亚迪宋、唐、秦等多款车型位列细分市场的榜首;今年1至10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39万辆,同比增长240%,稳居全球第一。
在比亚迪超级混动技术的引领下,国内也掀起混动热潮,混动汽车份额大幅提升,比亚迪功不可没。比亚迪销量一路高歌猛进,其所带来的产业带动效应也不遑多让。例如比亚迪通过对自己研发的核心零部件和平台技术的外供,帮助多家传统车企进行电动化转型,帮扶中国自主品牌完善供应链。
国元证券分析认为,比亚迪依托多年自研技术的积累,在市场上推出的产品每一个都是独领市场潮流,直击消费痛点,构筑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护城河”,助力自主品牌蓄势反攻,市场份额节节攀升。
后三百万辆时代,迈向高端新征程
当一辆汽车抛去代步标签,越来越被看做是自我表达的载体,并成为更多人内心精神指引时,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导者,便决心通过专业技术打造更高端的专业级汽车产品,同时进行品牌进化。
站在300万辆这个节点上,比亚迪预告了以前沿技术构建全新的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并将于2023年一季度正式发布首款车型,该车型将搭载比亚迪“黑科技”新技术,价格区间预计为80万元至1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国内市场百万级的超豪华汽车市场基本上被国外车企垄断,而仅两年来自主品牌开始奋起直追,以比亚迪、广汽为代表的车企纷纷高举高打推出豪华品牌这一定程度展现了国内头部品牌的韧性和创新智造能力,也为中国豪华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样本。
此外,在发布会上,王传福表示比亚迪还将推出一个全新品牌,于2023年发布,未来该品牌车型价格区间将在40万-60万元之间。届时,比亚迪将形成比亚迪品牌(王朝、海洋)、腾势品牌、仰望品牌、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可以预见,比亚迪的“新能源帝国”即将拥有完整体,版图扩张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显然,拥有完整体的比亚迪思考的不仅是国内和当下,它将品牌触角一直探索到了海外市场。
从各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前30的国家当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业务的足迹已遍布14个国家,而每进入一个国家,比亚迪都能在当地掀起一股热潮,足以见得其产品的吸引力。
今年以来,比亚迪“出海”步伐明显提速。数据显示,今年7-10月,比亚迪海外销量分别为4026辆、5092辆、7736辆和9529辆,销量在短短四个月里近乎翻倍。比亚迪唐EV在挪威上市发售后更成为爆款。
比亚迪“出海”觅新机,让产品走出国门,卖向海外,无疑是现阶段实现全球规模化最为关键的一步。能从众多中国品牌中脱颖而出,也印证了其在消费者口碑、品牌影响力上的胜出,走出来自主品牌享誉世界的关键一步。
编辑:陈镟